图片
华人星光(ID:hrxg2020)原创内容
作者:华人星光
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
他是中国的骄傲,
他的一生,
是无数个开创“第一”的组成。
一手托举核物理,
开拓出新时代的中华伟业;
一手扶持教育学,
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划时代的意义。
能文能理,享誉国际,
可是刚刚噩耗传来,巨星陨落!
这是一个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听过,
却值得被永远铭记的名字,
他叫:杨福家。
图片
看过他这一生的辉煌,
方知他活的有多伟大。
出生于1936年的上海,
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硝烟,
杨福家心里同大多数有志青年一样,
早早就埋下一颗报国兴邦的种子。
以优异成绩考进复旦大学物理系后,
他有幸遇到一生中影响其最深的老师:
卢鹤绂。
卢鹤绂被誉为“中国核能之父”,
培养了7位两弹一星元勋,
90名重要核武工程师,
还有一位核基地司令。
作为杨福家的毕业指导老师,
卢鹤绂很喜欢这个聪颖的学生,
在恩师影响下,
杨福家领略到绚烂的“物理之美”,
由此开始,
中国原子核物理学领域,
冉冉升腾起一颗未来巨星!
图片
1963年,
杨福家作为极少数青年佼佼者,
被派往丹麦玻尔研究所,
从事核反应能谱方面的研究。
玻尔研究所,
世界一流的顶尖实验室,
60年代的中国人能到这里研究,
极为不易。
来自世界各国的50多位优秀学者当中,
杨福家无疑是最引人注意的一位。
因为27岁的他仅用一年时间,
就做出了轰动世界的成果,
他验证了研究所两位诺奖学者,
对一种核运动状态的预言。
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,
未来指日可期,
欧洲极力挽留,
可杨福家坚定地选择了回国,
他这一生,
要永远和中国共进退。
那么他的归来,
为中国带来了什么呢?
一个人一辈子,
能干成一件为国为民的大事,
都足以能彪炳史册,
而杨福家回国后,
干的每一件事,
都是关乎国家百年的大事!
作为科学家,
他开创了无数个第一:
担任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,
在中国国内,
开创离子束分析研究领域;
他是第一位在国外权威出版社,
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国核物理学家;
他在复旦建立起中国第一流的实验室:
“基于加速器的原子、
原子核物理实验室”,
同时培养了,和信理财是非法集资吗
国内第一批实验核物理博士生,
为中国年轻人,
打开了一扇世界的核物理大门!
他写下教材《原子物理学》,
至今仍是国内相关专业教科书的,
几乎唯一的“标配”。
曾经筚路蓝缕的年代,
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,
成就两弹一星的辉煌;
而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,
杨福家,
作为新一代核物理学顶尖学者,
开拓出新时代的中华伟业。
图片
1991年,
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,
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。
而他并不满足于核物理学的成就,
这些赫赫功绩,
生产车间 "Microsoft YaHei", Arial, sans-serif;font-size: 17px;font-style: normal;font-variant-ligatures: normal;font-variant-caps: normal;font-weight: 400;letter-spacing: normal;orphans: 2;text-indent: 0px;text-transform: none;white-space: normal;widows: 2;word-spacing: 0px;-webkit-text-stroke-width: 0px;text-decoration-thickness: initial;text-decoration-style: initial;text-decoration-color: initial;text-align: center;">也只是他浩伟目标的一部分,
因为他不光是一个顶尖科学家,
更是一个顶尖教育家。
1993年至1998年间,杨福家担任复旦大学校长,他发表就职演说,
提出“追求卓越争创一流”的奋斗目标。
他提出七个一流:
复旦应当以一流的教学、
一流的教材,培养一流的人才;
复旦应当有一流的科学研究;
复旦应当有一流的高技术产业;
而一流的教学、科研、
实验室和高技术产业,
又需要一流的后勤保障系统。
杨家福提出“给年轻人机会,
给复旦人关怀”,
给了很多年轻教师崭露头角的机会,
为年轻教师的发展晋升开通专门渠道,
同时给予老一代教师关怀保障。
并于1998年,
参与了李政道设立的“䇹政学者”计划,
开始了本科生的科研学术计划。
后来国家全面开展这一学术计划,
杨福家带着复旦迈出的这一步,
早走了近十年。
他这一系列举措,
在九十年代堪称“石破天惊”,
而在他努力五年后,复旦,成为国内“985工程”首批建设高校。2001年,英国诺丁汉大学,聘请他为校长,这是英国大学历史上,聘任的第一位中国籍校长。一个中国人去给外国学生当校长,校方也曾犹豫害怕学生反对,签订第一个三年合同时,校方担心他适应不了,怕学生不支持,没想到杨福家的教育工作能力,折服了学生,校方三年之后又与他签订三年,最终,他一共签了四个三年,因为年纪很大了才退休。2004年,他创办并出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,是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人。这所大学的创办意义重大,可以说是跨时代的壮举,给中国教育事业引入了一束光,让中国学子有幸不出国门,也能享受国际化教育。做科学家,他开拓无数个第一,做教育家,他同样走在行业前列。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后,他提出,“'智慧’比'知识’更重要,'知识’会过期,而'智慧’永恒。”他希望大家不要唯分数论,“每个学生不完全一样,就在火种不一样,关键能够找到自己的火种,点燃之后就会腾飞。”“一个有科学创造能力的人,不但要有科学知识,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,”杨福家说,钱学森对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,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”这一问题,其实有回答,那便是:文理结合不够,把文理分开,搞不出杰出人才。钱学森是搞理科的,可他也有极高的艺术修养,在美期间平时就玩乐器,海归回来下了船,一手牵着他的小孩,另一手就拿着乐器。杨福家还对学生们说,“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博雅教育。” 博是广博的知识,雅是艺术修养,人格素养。做人第一,学问第二,尤其是思想价值观的培养,西方很多大学必备的课程,便是文化观价值观,让未来学子在做学问的同时,仍要明白做人的道理。他说:“无论学生将来学习什么专业,都要首先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为什么要搞科研,为谁而学。”图片
为科研做了这么多,
为教育做了这么多,
杨福家备受尊崇,
可他却有一件对不起复旦学子的事,
令他一生都耿耿于怀。
他说,在英国,
校长必须亲自主持学生毕业典礼,
亲自给学生颁发毕业文凭,
这样的毕业典礼使学生终生难忘,
引为自豪,
可复旦大学发毕业文凭时,
是由班长成捆地领回去,
发给学生便完事,他为此一直非常内疚。
步入晚年他的精力,全部投给了宁波诺丁汉大学,2022年7月9日,在毕业典礼上,86岁的杨福家寄语本届毕业生:“同学们,如今我们所处的世界,还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。我希望你们未来无论去往何方、从事什么行业,都能用自己的火种,为这个世界发光发热。我衷心希望,每一位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子,都能点燃火种、实现梦想,我们一起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的'中国梦’!”他自己一生都在践行中国梦,是所有中国人的标杆。可谁知,这竟是学生们最后一次见到他。短短八天后,2022月7月17日,中国一代核物理科研巨星,教育巨星杨福家,因病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国度!图片
他生前,
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奉献?
他死后,
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故事?
奋斗半生为科研托举起希望,
倾尽一切为教育点燃火种,
绘制未来中国教育梦蓝图。
杨福家老先生,
您的名字和您的功绩,
将永远在共和国历史上闪光!
致敬!走好!
图片
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、诱导购买等信息,谨防诈骗。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一键举报。